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新春第一会”精神、全市水务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市亚洲体育博彩平台各处室、单位围绕“五水战略”扭在一起抓开展专题讨论,通过思想碰撞凝聚发展共识,系统谋划推进举措。“‘五水战略’处长谈”专栏推出后,引发全市水务系统的广泛关注,各区(功能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掀起讨论热潮,共谋落地实招,全力以赴推进新时期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4月2日起,武汉水务微信公众号开设主题专栏——“五水战略”局长谈,邀请各区(功能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畅谈“五水战略”扭在一起抓的落实思路和举措。
本期邀请蔡甸区水务和湖泊局局长吴清江,分享主题为《围绕“五水战略”推进蔡甸水务高质量发展》。
围绕“五水战略”
推进蔡甸水务高质量发展
——蔡甸区水务和湖泊局局长
吴清江
2025年,蔡甸区水务和湖泊局将全面贯彻全市水务工作部署,围绕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五水战略”综合治理, 以加强防洪保安、城市生活污水治理、河湖长制等工作为抓手,推进全区水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巩固防洪保安能力,筑牢水安全防线
蔡甸区地处长江和汉江夹角地带, 东濒长江,北依汉江,通顺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三面环水,防洪保安历来是我区水务工作的重中之重。2025年,我局将严格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修订完善各类预案,强化隐患排查,备足备齐各类防汛应急物资,组建应急抢险突击队,开展防汛知识培训,提高各类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防洪排涝能力,完成挖口闸拆除重建、老德丰闸闸门维修、汉江崩岸应急整治和保丰堤灾后整治工程,配合做好杜家台蓄滞洪区蓄滞洪和安全建设工程收尾,筑牢水安全屏障。
蔡甸区莲溪港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
二、着力构建“厂网一体化”,提升水环境安全
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关乎生态安全与民生福祉,是我区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石。近年来,我区持续加强蔡甸区城镇区域污水处理设施特许经营单位运维监管,对全区1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124公里配套污水管网开展一体化运营维护,建立“按效付费”考核机制,实现“调度、运维一体化”。在管网建设方面,完成30平方公里建成区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和5平方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全区污水处理效能全面提升。2025年,我区计划新建市政污水收集管网11.7公里,完成排水管网混错接改造41个和缺陷修复83个,推进蔡甸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持续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不断改善水环境。
三、深化推进河湖治理,全力修复水生态
蔡甸区水资源丰富,共有河流16条,湖泊有28个,组成东湖、西湖、小奓湖、通顺河四大水系,水环境保护是我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保障。我局将进一步完善河湖长“三长联动”机制,深化“河湖长+”机制融合。开展跨界断面拦漂清漂,制定湖泊蓝藻防控处置预案,科学配置除藻设备。开展王家涉、沉湖等泛区湖泊水质提升研究,协同汉川市、仙桃市治理黄丝河、通顺河。实施后官湖流域凤凰渠片区水生态修复,蔡甸区污水处理厂设备更新改造和蔡甸经开区常福、奓山片区隐患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同步推进船凌口、莲溪渠和常福北渠等重点排口截污整治,着力推进水质提升。同时,加强基层河湖管理保护品牌推广,评选优秀民间河湖长,提炼“一区一亮点”宣传品牌,持续开展河湖长制“六进”和“百校护百湖百河”实践活动,深入推行“小小河湖长”小手拉大手爱河护湖模式,传承彰显水文化。
后官湖白莲湖大桥
四、依托生态优势资源,实现生态价值转换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不断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高度结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双赢路径。立足蔡甸区西湖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现有设施,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导向,推进园区生态价值核算并实现生态价值转化,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水土保持+生态产业化”双赢路径及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同时,加强水库移民后扶项目建设,计划投资463万元,实施产业扶持及生产开发配套项目5个,为乡村生态价值转换注入新动能。完成莲溪港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建设任务,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水务示范引领和促进周边花博汇等旅游业持续发展。
洪北堤
(蔡甸区水务和湖泊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