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水函〔2023〕133号(A)
杨早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提升湖泊治理效能问题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我市湖泊保护与治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加强系统治理、坚持生态治理和压实工作责任3个方面的建议,有助于我市湖泊治理效能的不断优化提升。
一、基本情况
全市列入湖泊保护名录的湖泊有166个,面积867.07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10.1%,占全市水域总面积的40.9%。2016年以来,我市通过持续治理,湖泊水质呈逐年趋好的态势:2022年,全市166个湖泊中,Ⅱ类水质湖泊1个、占比0.6%,Ⅲ类水质湖泊47个、占比28.9%,Ⅳ类水质湖泊95个、占比57.2%,Ⅴ类水质湖泊23个、占比13.9%。劣V类水质湖泊连续两年清零。
二、湖泊保护与治理工作
(一)关于加强系统治理。一是实施重点湖泊综合整治。全市深化水环境流域治理、推进湖泊水质提升,施行流域河湖长制,将重点整治湖泊水质提升工作作为河湖长履职重要内容,全力推进湖泊水质提升。截止2022年底,65个重点整治湖泊中,13个劣Ⅴ类已全部清除并持续巩固提升,52个Ⅴ类降至17个(消除35个)。二是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2022年,新改建污水收集管网270余公里,基本消除建成区管网空白区;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总量达491万吨。全市共调查排水户3087家,完成166个湖泊的排口排查,并对存在污水排放的排口实施溯源、整治。
(二)关于生态治理。不断巩固长江大保护成果,将湖泊退垸(田、渔)还湖与长江流域非法矮围整治攻坚提升专项行动紧密结合,共完成湖泊退垸(田、渔)还湖25万多亩。强化蓝藻水华防控处置,有效控制了蓝藻水华的发生。推进杨春湖、张毕湖、后官湖、墨水湖、龙阳湖等水生态修复。“汉阳六湖”流域、“大东湖”流域、金银湖流域等3个水系连通项目基本完工,武汉三镇水网格局基本形成。
(三)关于压实责任。建立健全流域河湖长制,明确5051名市、区、街、村(社区)四级河湖长,37个主要河湖设置市级河湖长,扎实开展湖泊巡查及问题督办整改,推进协调解决涉河湖重大问题事项,严格实施河湖长制分类考核,创新官方河湖长、数据河湖长、民间河湖长“三长”联动机制,加快推进湖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考核机制,有效形成压力传导。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落实水环境流域治理理念。在省级两个一级流域、四个二级流域的基础上,综合自然流域水系边界、水安全体系布局、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国土空间格局等因素,细分市级流域,明确流域水安全风险防控底线、流域水环境质量底线、流域水生态控制底线,提出水安全、水环境和水生态治理重点任务,继续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和“十四五”省控重点水体专项攻坚行动,切实提高湖泊保护工作实效。
(二)加强湖泊系统治理空间统筹。落实全市全域生态框架保护规划、湖泊“三线一路”控制规划,以及主城区调蓄湖泊排水口综合治理、海绵城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必要的治理设施用地纳入国土规划“一张图”进行管理,刚性约束湖泊水网空间和环湖绿地空间,为湖泊系统治理创造条件,也为构建湖泊生态治理体系的提供技术保障。
(三)持续实施水体提质攻坚。实施全流域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科学推进乡镇污水治理工作;加强溢流及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初雨截留纳管、初雨处理设施建设,系统推进全市雨污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收集处理能力。以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为契机,加强整改落实,逐一解决影响水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扎实推动湖泊水环境质量改善。
(四)强化水生态联合管控。加强调度,组织各相关部门按照职工分工抓紧推进水环境治理各项工作,有效形成市、区工作合力。对水质达到优良但依然超标的梁子湖、斧头湖等断面,指导督促江夏区持续实施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不断完善流域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持续削减入湖污染物总量。
(五)保障水资源修复水生态。在持续改善全市河湖水环境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生态系统保护的要素,由“十三五”期间单纯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向“十四五”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水统筹”转变,注重水生态保护修复,系统统筹生态流量、自然形态、水生生物多样性等因素,推动河湖水环境健康提升。
下一步,我局将与会办单位一起,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落实,努力推进湖泊治理高水平协同发展。
亚洲体育博彩平台
2023年7月19日
主管领导:王赤兵
经 办 人:崔慧荣 联系电话:82838326
邮政编码:43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