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体育博彩平台

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无障碍

2021-09-28 11:09  |  亚洲体育博彩平台

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210035号提案的答复


 武水函〔2021〕76号(A)

市民进、市致公党:

你们提出的关于建设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打造万里长江最美岸线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贵委对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具体实践,是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也是亚洲体育博彩平台建设“五个中心”的重要内容。贵委的提案对高水平、高标准规划建设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意义重大,我局对该提案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等会办单位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提案办理,对提出的建议分类梳理、消化吸收、认真落实。

该项目规划范围,涵盖长江岸线长284公里,汉江岸线长112公里,分为城区段、城郊段和农村段。城区段长江自白沙洲至天兴洲,岸线长80公里,汉江自长丰桥至汉江河口,岸线长30公里。城郊段长江上延至金口,下延至长河入口,岸线长60公里,以生态为主。农村段至全市域范围,侧重岸线贯通、修复原生自然生态。着力打造世界级滨水空间的典范、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示范区、国际文化旅游的目的地,实现“护一城净水,绘两江画廊,显三镇灵秀”。

一、以顶层设计为“先”,制定科学统一规划体系

(一)建立领导机构。为加强对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工作的领导,构建市民参与、专家支撑、政府决策的规划建设模式。今年3月16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以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重点办、市发改委、市亚洲体育博彩平台等8个相关部门,江岸、江汉、硚口等7个区人民政府,以及1家市属企业(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亚洲体育博彩平台办公,统筹协调推进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项目实施。4月21日,市委印发了《关于建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重点工作帮包推进机制的通知》,我局根据该文件精神和规划范围的调整、干部人事的变动,起草了充实调整由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劲超担任组长,增加市文旅、园林局、相关区人民政府及武汉旅游体育集团等10家单位为成员单位的文件,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6月23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充实调整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项目领导小组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组织领导体系。同时,结合廊道规划建设需要,经广泛征求意见并报请领导小组同意,7月1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及工作机制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建立了领导、会商、推进、督办、通报、宣传等六大工作机制,为廊道有序、高效建设供了制度保障。

(二)编制完善规划。强化规划引领,突出百里长江生态廊道作为生态脊梁的战略地位,通过长江、汉江及龟蛇东西山系与城市穿插渗透,强化城市腹地与山水的联系,形成连续的绿链系统。为推进规划的编制与深化,2020年4月下旬,我局组织市规划院、防洪院着手规划编制,充分学习借鉴上海、济南等城市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邀请中科院院士段进、工程院院士钮新强、历史人文专家张笃勤、著名学者熊召政等12位国内顶尖专家和设计大师进行指导咨询,专家们提出的统筹长江沿线资源,突显两江四岸生态、挖掘滨江历史文化等建议,均采纳吸收。经多轮次会商、讨论、修改,形成规划初步方案,明确了 “五大”廊道定位,即打造以“防洪安全为核心的安全廊,自然绿色为本底的生态廊,串联江滩与城市的交通廊,彰显历史特色的文化廊,多元功能聚集的发展廊”。

(三)做好衔接保障。为加强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与城市的规划衔接,我局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断深化细化规划,进一步厘清《亚洲体育博彩平台两江四岸规划》与《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规划》的相互关系,用好现有两江四岸、长江大保护及汉江两岸规划成果,拓展与城市腹地规划的衔接,将廊道规划与其他涉江规划进行有机衔接。同时,研究制定了《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实施方案》《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项目建设任务责任清单》,并广泛征求并吸纳包含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乡建设局、沿江各区人民政府等在内的26家成员单位意见,确保规划体系有机衔接,形成统一整体。此外,为加强财政保障力度和政策稳定延续,我局已将百里长江生态廊道规划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亚洲体育博彩平台 “十四五”水务规划,为全面打造世界滨水生态名城提供坚实保障。

二、以理水营城为“要”,推动全域功能品质提升

厘清五大功能定位内在联系,突出防洪体系巩固提升,生态湿地保护修复,岸线整合贯通,古今文化融入,多元产业发展,以点串线带面,以特色项目示范,直接、间接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驱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

(一)巩固堤防,建设安全廊。大力推进三峡后续工程、堤防加固及闸口改造等长江、汉江综合整治,实施连江支流、中小河流治理,重要湖堤、水库及大中型涵闸除险加固,加强蓄滞洪区和安全区建设,完善山洪灾害易发区域监测预警,促进预报预警调度一体化,着力解决防洪体系的薄弱环节,构筑防洪安全屏障,提升综合防洪能力,建立江河安澜、可防可控的防洪保障体系;同时以2016年、2020年防汛安全经验教训为鉴,结合长、汉江岸滩多年沉积的遗留问题,大力实施汉江汉阳江滩三期、武昌区八铺街堤江滩、洪山江滩、江滩闸口改造及提升等项目,对全线闸口封堵形式进行升级改造,并兼顾景观功能,筑牢以“长江安澜”为核心的安全廊道。

(二)尊重自然,建设生态廊。聚焦“生态”功能,按“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宜湿则湿”原则,加强长、汉江沿线护堤林、防浪林建设,推进河道管理范围内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因地制宜保护自然湿地,恢复岸线生态,建设生态公园,构建绿色生态长廊;尊重长江沿线的湿地、高地、林地、田地等多样性地貌,预留各类生物体的自然栖息地,推进实施江北碧道、汉阳碧道、青山湿地、长江二桥段、集家咀和南岸嘴节点改造等项目;加强长、汉江排水口管控及治理,严格现场执法,防止乱排乱建;着力打造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建设“开放连续蓝绿交织”的生态廊道。

(三)挖掘历史,建设文化廊。充分挖掘长、汉江历史文化,梳理文化脉络,讲好武汉江河故事,彰显武汉深厚的长江文明底蕴,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构建“城、滩、洲”一体化发展的经济活力示范区;利用历史文化景观,凸显“一廊多景”的文化格局,大力推进杨泗港都市T台、江汉碧道等项目,梳理人文、码头、工业等文化元素,突出武汉三镇鼎立的城市源点,融入龙王庙、武汉关等独特文化,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展示沿江旧城风貌区、活力现代区等主题鲜明的多元文化景观,形成具有武汉滨水特色的文化廊。

(四)贯通碧道,建设交通廊。打通断点,建立江滩与城市腹地内联外畅的慢行交通体系。以青山湿地、江汉碧道、汉江南岸、长江二桥段等重点示范项目建设为主线,梳理长、汉江沿江岸线涉及的码头及其附属建(构)筑物,制定码头岸线及其附属设施的清理腾退工作方案,全力推进影响重点示范项目实施的建(构)筑物的拆迁、腾退等工作,推进规划范围内河道堤防管理范围内违法违规建(构)筑物的清理、腾退,真正实现还岸于民、还江于民、还景于民。

系统梳理两江四岸连通断点,统筹已建、在建、拟建项目,大力实施长江碧道慢行系统改造,全面贯通滨江慢行系统,勾连全线江滩成为一体,使沿江绿道形成 “低中高三线并行”可漫步、可骑游的碧道慢行网络;同时,加强轨道、公交建设力度,实现滨江区域公共交通全覆盖,形成“内畅外联” 高效复合的交通廊。

(五)因地制宜,建设发展廊。以廊道示范项目为核心,统筹谋划硚口碧道(沈家庙泵站至月湖桥段)、汉口碧道(宗关水厂段)、武昌湾碧道(武昌船厂段)、江汉碧道(远期)等发展示范类项目,依托城市阳台、亲水驿站等,植入休闲娱乐、文化展示、体育健身等公共功能,打造城市慢生活滨水区。

同时,统筹分析两江四岸特色亮点片区建设,包括武船片区、白沙组团、龟北片区、汉口风貌区、二七滨江商务区、汉正街片区及沿线城市更新项目,带动沿江区域招商引资、土地增值、产业升级等经济效益;利用历史文化、工业遗产、江滩风貌、郊野生态等资源,培育滨江产业经济、旅游经济、古镇经济、体验经济、夜间经济等多元业态。

三、以重点片区为“核”,打造宜居宜游示范节点

(一)聚焦朝宗文化核心区。按照整体规划、逐步实施原则,分近、远期规划建设江汉碧道(龙王庙至武汉关段)连通及整治工程。近期,通过碧道贯通、码头迁并、生态复绿,打通沿江龙王庙至武汉关等六处岸线断点,实现该区段慢行系统与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完整衔接。远期,将结合汉正街隧道建设,同步对该段堤防进行整治及景观综合提升,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龙王庙节点改造、防洪墙拆除原址新建、新建听涛道(新增二层平台)等。实现该朝宗文化核心区的码头、工业仓储等生产岸线向生活岸线置换,打造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的“心脏”。

(二)围绕知音文化汇集区。做好汉阳龟北片“生态+文化”,擦亮“知音”文化牌,规划实施汉江南岸综合治理工程和南岸嘴节点改造提升工程;在汉江南岸综合治理工程中,实施知音大道道路和汉水碧道改造提升等,对相邻绿化带提档升级,实现长江、汉江汉阳江滩之间慢行系统的连通。在南岸嘴节点改造提升工程中,梳理内部道路系统,完善停车场、游客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缓坡堤防,植种樱花进行特色绿化,建设生态郊野公园,打造江城“赏樱第三极”,将滨江文化资源向城区腹地延伸。

(三)紧扣红色文化聚集区。利用武昌革命文化优势,厚植辛亥革命魂,唱响红色主旋律,结合岸线生态功能,推进武昌湾(武昌船厂段)堤防改造及整治工程,在保护利用原有革命遗迹的前提下,整治该段堤防及滩地、改造提升码头,全面贯通武昌区滨江慢行系统,以红色精神“浇筑”绿色岸线。

(四)用好工业文化中心区。利用武钢工业历史遗址,再造“青山绿水红钢城”,推进实施青山湿地(武丰闸至八吉府大街段)生态综合整治工程,通过堤防与岸坡生态整治、湿地修复、景观提升等生态措施,实现生产岸线向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的绿色转换,打造极具代表性的长江湿地公园。

(五)打造生态功能示范区。立足现有沿江湿地、滩涂、林地等生态风光,对长江新城等重点区域进行多维开发利用;先期示范实施江北碧道(二七长江大桥至新河河口段)连通及整治工程,保护并彰显主城区郊野地带特有自然文化特色,打造一道原野苍茫、独具自然滩涂特色的景观廊道,营造精致健康的拥江生态系统,为产业集聚和人口流入提供助力。

四、以守牢底线为“基”,保障生态系统质量安全

(一)推进控源截污。在亚洲体育博彩平台范围内,全过程、全系统、全方位推进控污、截污和治污,深入开展“三清行动”,一是清源行动,对于入河排污口,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了《长江入河排污口专项检查行动整改提升工作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涉及入河排污口建设项目环评管理、入河排污口监督性监测及环境监管;对于“散乱污”企业,严格执行环境监管“双随机”制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从源头上严控污染物入江。二是清管行动,推进城乡污水收集处理,开展市政排水管网排查和清淤减污,加快雨污分流改造,至2020年全市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完成率90%以上,有效削减污水入江入湖。三是清流行动,开展河湖岸线违法建设整治专项行动,依法拆除河湖岸线范围内违法构建筑物,开展河湖水域及岸线垃圾清理,开展河湖支流港渠水质达标和河湖生态空间恢复专项行动,经过近年努力,梁子湖、斧头湖退垸还湖基本完成,完成65个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并巩固成效,通过省级验收。

(二)开展系统治理。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统筹支付、统一监管、统一验收、统一运维”的流域治理原则,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推进“三湖三河”、湖溪河治理工程。通过沿湖排口整治、市政管网混错接改造与缺陷修复、地块单元雨污分流改造、流域污水处理系统提升完善、末端控污工程建设等措施,全方位系统推进治理工作,逐步改善河湖湖泊水质,提升流域水环境。全市劣Ⅴ类湖泊数量从2018年的47个减少到2019年的30个,到2020年底下降至6个。

此外,市生态环境局2020年选取黄陂区府河湿地作为试点,开展了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探索开展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初步摸清了府河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家底,并通过分析提出了加强府河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和建议;同时,还调查了外来入侵物种的现状,提出了防治对策,为今后谋划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防范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压实责任体系。一是全面建立市、区、乡(街道)、村(社区)四级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形成“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责”的保护体系,2020年全市四级河湖长累计巡查4.6万次,累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2700余个,全市348个“清四乱”问题全部整改完成。二是加强执法,健全环境执法联动机制,配合水上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对长江岸线排污口、驳船排污情况进行巡查;同时,组建亚洲体育博彩平台河道采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由19个部门、沿江14个区人民政府为成员单位,采取分片包干、区域联动、重点驻守等方式,持续强化市际交界水域、敏感水域执法巡查力度,形成联合执法的高压态势。三是落实考核机制,将长江水质改善作为考核通报重点,持续开展长江跨区段面生态补偿考核奖惩,督导长江沿线各区加强水污染防治,确保长江水质持续改善。

亚洲体育博彩平台 

2021年7月12日

主管领导:张军花      

经 办 人:刘  杰      联系电话:18627083285

邮政编码:430014   


 已阅 0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文章
亚洲体育博彩平台 網上娛樂城 宝岛体育 宝岛体育 網上娛樂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