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8年黑臭水体治理情况
2018年,我市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大力推进黑臭水体治理攻坚行动,成立了市水体提质攻坚行动指挥部,出台了《亚洲体育博彩平台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制定了《亚洲体育博彩平台水体提质技术指导意见》,按照“一水一策”思路,全力以赴决战攻坚,黑臭水体治理攻坚工作在短时间内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2018年底,纳入全市黑臭水体治理范围的65条水体,消除或基本消除61条,达到93.85%,完成了国家要求达到90%以上的目标任务。
(一)控源截污,减少水体外来污染
1.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治理。组织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沿岸排污口排查,摸清底数,明确责任主体,对入河排污口进行统一编码和管理,逐一登记建档。按照“三个一批”(取缔一批、清理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分类处置入河排污口,减少污水入河量。
2.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中心城区新增污水收集管网100余公里,逐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和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完善污水收集管网系统,重点实施雨污水管网混错接改造,全市社区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完成60%。
3.不断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强化设施维护管理,开展管网隐患排查,累计完成管网探测800余公里,移交整改混错接200余处,加强污水处理厂污泥监管,2018年市级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置。
4.做好污水管网系统末端应急处置。在现有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仍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建设分散式处理设施,新建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25万吨/天,分散式处理设施尾水排放标准达到一级A标准。
(二)内源治理,消除水体内在污染
1.科学实施清淤疏浚。在综合调查评估黑臭水体水质和底泥状况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并实施清淤疏浚,既有效清除底泥中沉积的污染物,又为沉水植物、水生动物等提供休憩空间。对清淤底泥作污染调查评估,妥善处理处置,共完成清淤70多万方,并及时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包括底泥疏浚整治方案、第三方底泥监测报告、底泥转运处置合同、台账和修复方案等)。
2.加强水体、岸线垃圾清理。结合城市蓝线及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清理治理范围内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并对清理出的垃圾作无害化处理处置,降低雨季污染物冲刷入河量;及时清捞水体内垃圾、漂浮物。建立健全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建立完善相关工作台账(包括岸坡垃圾、水面漂浮物收集、转运记录和工作证明等),确保溯源可查。
(三)生态修复,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1.强化沿河园林绿化建设。在满足防汛排涝功能前提下,因地制宜对水体岸线进行生态化改造,减少对自然河道的硬化,岸坡种植草坪,水体中布置生态浮岛等,营造生物生存环境,恢复和增强水体自净功能。
2.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运用海绵城市理念,结合海绵城市试点片区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方式,对住宅小区、道路、广场、绿道等进行海绵改造,有效消纳和利用雨水,从源头上减少径流污染。
(四)活水保质,恢复水体生态流量
1.恢复水体生态流量。合理调配水资源,加强流域生态流量的统筹管理,利用河湖众多、交织连通的自然优势,分时段、分区域精准调配,合理控制水量流速,保障水体生态基流。
2.推进生态补水。将城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尾水用于水体生态补水。推进初期雨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将经收集处理后的雨水补入水体,进一步改善水质,推动水体自然流动。
(五)严格监管,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1.落实河湖长制。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行河湖长制的意见,发挥各级河湖长作用,组织、领导、协调、监督好河湖管护工作,推进水体治理、巡查保洁、生态修复和执法监督等工作落实。
2.加强巡河管理。发动河湖长带头并督促相关部门做好日常巡河工作,及时发挥并清理水体漂浮物、沿岸垃圾等。布置监控设施,对水体现状进行全天候监控,着力解决违法排污、岸坡倾倒垃圾等问题。
3.优化马路清扫作业。加强对马路清扫作业的监管,杜绝直接将路面尘土、垃圾扫入排水管网,杜绝在未经清扫的情况下直接用水冲洗路面,减少马路灰尘进入城市雨水系统。
4.加强在建工地排水监管。督促在建工地依法办理排水许可,制订专项排水方案,对建设工地深基坑排水水量进行调查,导流入水体或收集回用,防止进入污水管网加大处理负荷。
(六)强化检查,巩固治理工作成效
1.持续开展水质监测和无人机飞检。每月对全市整治水体进行水质监测,在65条水体布点231处,共录得监测数据2500余组;共组织11批(次)无人机飞检和水质抽测,共发现水体问题1057个,下发督办通知152份,有力促进了整治效果提升。
2.建立健全考核督促机制。建立并落实黑臭水体治理效果评估制度,与各区年度绩效管理目标相挂钩,各项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不定期组织明查暗访,检查结果及时通报、督办,形成倒逼机制,保障水体治理攻坚取得成效。
(七)多方协作,增强治理工作合力
1.加大治理资金支持。统筹整合相关渠道资金支持黑臭水体治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直接用于黑臭水体应急整治(不含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系统雨污分流等)投资约10亿元,结合实际创新资金投放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放,引入3P模式实施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扶持治理企业发展。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加大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项目的支持和推进力度,对项目审批提供绿色通道。强化信用监管,对从事黑臭水体治理的单位建立失信守信黑名单制度,提升单位社会责任。
3.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强与科研院所、专业院校合作,加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科研攻关和技术支撑,不断提炼应用成果,总结典型案例,推广示范适用技术和成功经验,启动“亚洲体育博彩平台中心城区排污口整治专项规划”等4项专题研究。
4.引导鼓励公众参与。及时做好黑臭水体治理信息发布、宣传报道、舆情引导等工作,保障群众知情权,提高群众参与度。采取多种宣传方式,面向广大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引导群众维护治理成果、监督污染行为,形成全民参与治理的氛围。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迎接军运会环境保障要求,2019年8月底前要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大考”在即,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坚持应急谋远相结合,全面提升黑臭水体治理水平。
(一)精准调度,推进后续工程建设
严格比照工期要求,加快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对于控源截污和底泥疏浚等主体工程未完工的水体,在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再提速度,力争按期完成水体主体工程建设。同时加速推进主体工程已完工水体配套工程建设,确保在军运会前完成并发挥作用,为军运会提供高质量水环境保障。
(二)精细管理,巩固治理工作成效
坚持建管并重,持续加强维护管理,开展“清源、清管、清流”行动,加大源头污染排查、管网疏捞维护、水体垃圾收集处理力度;研究初期雨水、溢流污染控制问题,制定有效收集处理方案和应对措施,降低初雨污染影响;做好分散式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工作,优化处理效果,确保出水指标稳定达标。
(三)精心部署,提升治理工作水平
按照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和5月9日市委专题会议精神,在总结阶段性治理成果的同时,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突出流域治理、科学规划。要以“三河”(黄孝河、机场河、巡司河)为重点,进一步摸清流域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流域规划;要落实开门治水思路,引入国内外一流团队,不断提升我市水环境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