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新春第一会”精神、全市水务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市亚洲体育博彩平台各处室、单位围绕“五水战略”扭在一起抓开展专题讨论,通过思想碰撞凝聚发展共识,系统谋划推进举措。“‘五水战略’处长谈”专栏推出后,引发全市水务系统的广泛关注,各区(功能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掀起讨论热潮,共谋落地实招,全力以赴推进新时期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4月2日起,武汉水务微信公众号开设主题专栏——“五水战略”局长谈,邀请各区(功能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畅谈“五水战略”扭在一起抓的落实思路和举措。
本期邀请洪山区水务和湖泊局局长胡礼军,分享主题为《“五水”统筹齐发力,共谋洪山开新局》。
“五水”统筹齐发力
共谋洪山开新局
——洪山区水务和湖泊局局长 胡礼军
坚定“加压奋进、量质齐升、聚力成势”工作取向,按照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五水战略”扭在一起抓、着力夯实“五大保障”总体工作思路,奋力实现新时期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洪山区加快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建设生态滨水大学之城提供有力水务支撑。
一、以实施防洪排涝能力提升行动为关键,全力抓牢水安全
抓早抓实备汛备战。汛前完成对辖区内堤防涵闸、泵站、穿堤建筑物、历史险段等重要部位的全面检查,组织对涉堤涉河深基坑、钻孔等项目工地定期巡查,开展防汛备料专项检查行动,完成陈家山闸渠道岸坡崩塌和天兴洲北垸泵站渗漏修复等两项水毁修复工程;修编完善《2025年度洪山区防汛预案》;继续做好防汛排涝专家、抢险队伍、物资备料准备,加强培训和应急演练。
强化城市内涝防范。扎实开展“清管渠、畅排水、减污染”专项行动,一季度已完成疏捞维护排水管网567公里;汛前全面完成设施检修维护28处(其中闸门25处,泵站3处),检查覆盖率76%,故障维修率100%,确保开机运行率100%,设施检修按计划在4月30日全面完成;修订完善易积水点“一点一策”,新增抽排泵车和辅助设备14台,强化应急排涝措施和排涝能力。
二、以实施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厂网一体化”行动为切口,全力提升水环境
大力推进“厂网一体化”改革。以黄家湖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为一体化试点区,以其下辖南湖花园污水提升泵站服务范围为示范片,制定了洪山区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厂网一体化”工作专班组建方案,成立了洪山区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厂网一体化”工作专班,聚力加快实现“调度一体化”、“运维一体化”、“建管一体化”在洪山落地见效。
持续完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持续聚焦河湖港渠沿线突发排口问题,及时跟进排查处置,一季度以来完成65处问题排口整治;紧盯第二轮污水管网排查问题整改、管网混错接改造、缺陷修复、新改建污水管网等重点任务,不断完善区域污水收集系统,稳步提高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
三、以实施河湖长“三长联动”框架下流域综合治理行动为契机,全力修复水生态
深化拓展“河湖长+”工作机制。推动“河湖长+警长、检察长、庭长”机制融合,形成河湖保护监管合力,与青菱街派出所紧密联动,15天内连续破获两起黄家湖六街排水井盖盗窃案;推动构建跨区水体保护协作机制,充分发挥流域河湖长作用,协调督促上下游、左右岸相关地区及部门落实联防联控职责。
加快重点湖泊综合治理。持续强化湖泊形态和空间管控,分类实施岸线整治,保障辖区湖泊面积不缩小。推进小庙湖水生态治理。建立健全湖泊蓝藻防控机制,加强与区生态环境分局的联合预警及联防联控,做好蓝藻应急处置工作。
四、以实施水资源高效配置行动为先导,全力优化水资源
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体系。严格落实国家、省、市考核标准,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强化取用水全过程监管,配合市局做好保障重点河湖生态水位(流量)工作及地下水水位监测和动态管控。2025年,全区用水总量控制在2亿立方米以内。
加大节水和水保宣传力度。与湖北工业大学携手举办“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主题纪念活动暨“最美校园护水大使”授奖仪式,通过科普讲座、法规宣讲、实践体验等活动推动水法律法规深入人心;联合卓刀泉街带领洪山高级中学百余名师生走进南湖龙王嘴污水处理厂,开启“污水变清”探秘之旅;联合排水和节水管理部门走进辖区在建工地,开展“水务普法进工地,法治温情共传递”活动。
五、以探索跨区域跨部门合作为抓手,全力彰显水文化
打造传播水务文化品牌。持续擦亮以传播抗洪精神为主题的“水润洪山”水务党建品牌,充分运用报刊、新媒体、局政务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积极传播水务文化和正能量。创新开展“洪山水务讲堂”活动6期,邀请局内中青年干部“开堂授课”,推动水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积极推动跨区河湖治理。持续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治理、统一管理,携手江夏区、东湖风景区、东湖高新区、武昌区共同探索在跨区协作上破局开路,打破行政区划的隔阂,创新流域治理模式,建立健全河湖治理联动机制,形成治理共谋、管理联动、维护协同的合力。
(洪山区水务和湖泊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