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新春第一会”精神、全市水务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市亚洲体育博彩平台各处室、单位围绕“五水战略”扭在一起抓开展专题讨论,通过思想碰撞凝聚发展共识,系统谋划推进举措。“‘五水战略’处长谈”专栏推出后,引发全市水务系统的广泛关注,各区(功能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掀起讨论热潮,共谋落地实招,全力以赴推进新时期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4月2日起,武汉水务微信公众号开设主题专栏——“五水战略”局长谈,邀请各区(功能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畅谈“五水战略”扭在一起抓的落实思路和举措。
本期邀请青山区水务和湖泊局局长张建勇,分享主题为《聚力“五水共治”,绘就青山水务 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聚力“五水共治”,绘就青山水务
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青山区水务和湖泊局局长 张建勇
近年来,青山区水务和湖泊局深入贯彻落实“五水战略”,在加快推进“三个优势转化”进程中,水务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新作为。通过持续深化水务改革、创新工作举措,切实扛起支点建设的水务使命,为加快建成现代化青山绿水红钢城提供坚实水务保障。
一、“三个健全”固防线,防洪更有底了
一是健全防洪设施。通过堤防整险加固、综合整治和外排泵站建设,全面提升堤防防洪等级,为防范外洪内涝,迎战超高洪水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健全责任机制。严格按照《青山区防汛应急预案》要求,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的工作目标,汛前做到预判、部署、落实“三个提前”,汛期确保防汛责任、隐患排查、整险除险、人员、物资、防汛实战“六个到位”。三是健全应急处险机制。与武钢、石化、船厂等各专防和街道群防部门密切协作,抱团应战,实现了应急处险反应及时、处置高效,确保了全区多年来安全度汛。
二、“三大支撑”作保障,排涝不再慌了
一是泵站建设强核心支撑。新建大小泵站大幅提升外排能力,为排渍防涝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二是系统建设强配套支撑。先后完成了工业二路、园林北路、白玉山明渠等系列排水工程,健全骨干排水系统,城市防涝能力大幅提升。三是政企联动强机制支撑。构建与驻区国企的排涝联动机制,建立市管、区管和企业泵站联动机制,共担排涝任务,形成全区排涝调度一盘棋。
三、“三项创新”抓治理,治污上台阶了
一是创新模式。以北湖组团EOD项目为引领,推动生态治理与产业开发深度融合,探索“治水”与“兴城”双赢之路。二是创新技术。在东湖港、北湖南港等湖泊试点应用纳米级猎手“生物酶生态除藻剂”,破解湖泊富营养化难题;建设应用支撑平台及智慧水务“一张图”,推动河湖监管由“人防为主”向“人防+技防结合”转变。三是创新机制。建立完善区、街、村(社区)河湖长制责任体系,“河湖长+警长或检察长”协作机制,实现官方河湖长、民间河湖长、数据河湖长“三长联动”,齐抓共管。
四、“三个加快”解难题,供水更完善了
一是加快二次供水改造。圆满完成居民住宅二供改造计划任务,缓解全区3万余户居民用水困难。二是加快农村供水管网改造。组织实施农村地区供水管网提档升级改造,完成管道敷设53千米,惠及农村居民1千余户。三是加快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省市区重点项目应急供水,包括恒基达鑫二期配套供水管道工程、新集片区给水管道工程等项目,持续完善供水网络。
五、“三管齐下”促节水,用水更优化了
一是先行先试开展再生水试点区建设。立足青山区老工业区实际,积极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工作,成立试点区建设指挥部,统筹编制再生水利用规划,稳步推进青山北湖流域再生水利用工程(一期)和亚洲体育博彩平台青山区北湖污水处理厂尾水提升人工湿地一期工程建设。目前,绿色动力专线已通水试运行并进入调试阶段,示范引领作用初步成型。二是推进行政监管水平持续提升。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和有偿使用制度,定期检查取水单位取用水行为,严守“三条红线”、“四项制度”。三是提前完成水资源约束性目标。2024年全区用水总量继续小于控制目标值,万亿GDP用水量为19.04立方米/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6.11立方米/万元,总体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未来,青山区将持续深化“五水战略”,以水为笔,书写人水和谐的生态答卷,让碧水长流、城水相融成为城市最美底色!
(青山区水务和湖泊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