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持续高温干旱少雨、农业灌溉用水增加、上游来水较少不利因素,新洲区水务和湖泊局积极应对,制定抗旱水源调度方案,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作用,科学合理调配水源,有力有序抓实高温旱情应对工作。
一是密切关注旱情,防止旱涝急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密切关注水雨情和气象信息,加强水情、农情、墒情、旱情监测。要求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明确雨情、水情、汛情、旱情、灾情等信息交流和定期通报机制,建立旱情联合会商制度。履职尽责,主动作为,做好抗旱准备,严防旱涝急转,确保“遇汛保安全,遇旱保水源”。
二是实地勘察调研,精准制定预案。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潘塘、徐古、三店、道观、汪集、涨渡湖主港沿线田间地头,实地勘察调研,加强街镇需水分析,科学制定供水方案。针对不同作物受旱程度,分类进行科学指导,落实夏季田间管理措施。协调各方,密切联系上中下游,积极争取,整合调度配置流域水资源,形成抗旱合力。主动协调对接麻城明山、浮桥河和红安抗旱水源,确保抗旱水源需要。截至7月12日下午16时,道观河、少潭河、孔子河、毛家冲水库、浮尾渠道及倒水徐家老闸按抗旱预案已开闸放水269万方,至7月13日当日开闸总流量6.75立方米/秒。
三是多措并举实抓,科学调配水源。督导各街镇、局属堤防、橡胶坝、涵闸、泵站、水库等工管单位对抗旱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开展渠道整治、清淤、疏浚和清障,增强应急抗旱保障能力;完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发挥抗旱效益;抗旱服务队进岗到位,储备抗旱物资和做好调度准备;整修电力线路,清扫树障,确保抗旱电力畅通。
科学配置水资源,做到计划用水、合理配水、节约用水,加强灌溉指导,防止跑冒滴漏和浪费水源现象,提高水源利用效率。加强河湖库水源和江河连通涵闸调度控制,确保举水等重点河湖库水体生态流量和水质达标。调度现有水利工程和各类抗旱设施,因地制宜采取蓄、引、抽、提等措施,蓄集抗旱水源。利用当前长江水位较高的有利时机,启闭龙口、武湖等涵闸积蓄水源,利用举水、倒水、沙河橡胶坝升坝拦蓄河水,补充渠塘库水源,同时开启涨渡湖闸,实施两轮生态补水5000万方,有效改善涨渡湖水质。
(新洲区水务和湖泊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