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建成的武昌江滩五期
是景观,又是休闲场所,是防汛系统,又是生态工程——江滩,作为武汉地标性的景观、文化、精神地标,从布局之初到绵延58公里,已走过整整20年。
市亚洲体育博彩平台负责人表示,20年时间,武汉全力构筑水安全防线,尊重自然还滩于民,破解“临江不见江”城市格局。人水相依、水城共生的美丽画卷正逐步呈现。
江滩,依江而生,曾经的它,被垃圾、违建包围,失之防御功能,为水患所困。
“大水冲了龙王庙”并非传言,在长江与汉江的汇合处,龙王庙一直是武汉的防洪险点。
1998年特大洪水,龙王庙险象丛生,堤岸下被洪水掏空,堤外江水超过马路几十公分。防汛人堤上堤下忙得脚不沾地,城中百姓看着心惊。
拦水于城外,确保一城安澜刻不容缓。
大汛后,龙王庙综合整治工程拉开序幕。扩宽口门、改善河势、除险加固、综合整治……伴随堤防的日益加固,龙王庙变作“两江相汇、三镇鼎立、龟蛇锁江”的著名景点,江滩公园最原始的模样也在此定格。
20年来,武汉江滩加速延伸,汉口江滩、武昌江滩、汉阳江滩、青山江滩相继对公众开放。从零起步,如今的江滩长度已突破至58公里。
“如果说最初的龙王庙险段整治只是为了抵御洪水,那么到了青山江滩,我们的设计,已经赋予了江滩更多功能”。市城市防洪勘测设计院相关负责人称,20年来,江滩的设计不断融入新的理念,从最初的抵御洪水,到以人为本、回归生态,江滩已成为集防洪屏障、景观游憩、娱乐休闲、绿化生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滨水绿色空间。
2017年12月5日,武汉青山江滩综合改造工程获得2017年C40城市奖“城市的未来”奖项,成为唯一获奖的中国城市项目。青山江滩是堤非堤、堤景合一、开放共享的建设理念赢来自世界的目光。
从构筑安全防线到回归生态
从景观地标到文化乐土
每年,不少新人会选择在武汉江滩拍摄婚纱照。每天,无数老人和孩童都会在武汉江滩漫步或奔跑。滚滚长江边,武汉江滩见证着几代武汉人的幸福。人们从心底对江滩的喜爱,让江滩这座城市地标性景观,成为现代武汉文化乃至精神的地标。
汉口江滩中心广场上的江滩大舞台,每当周末或节假日的傍晚,华灯初上,就会上演精彩的节目,台上演员们载歌载舞,台下男女老幼尽情享受着免费的文化大餐,而每周两到三场露天电影,也让很多人找回童年的记忆。
近年来,武汉江滩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将文化设施建设纳入两江四岸的建设规划,对公共文化设施进行新建、改造升级、健全改善,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临江步道、三峡石广场、星光大道、知音号、江滩生态湿地等正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衡发展,为群众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搭建更多场地和平台。
在汉口江滩,绵延1200米的护坡浮雕,讲述着长江的起源和城市的发展,画面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漫步江滩百里画廊,各式文化艺术雕塑已成为两江四岸的点睛之笔。土生土长的武汉人,通过这些或粗犷或细腻或体现现代浪漫风格或充满古典意韵的雕塑中追忆历史,外地游客也能从这里开始认识并了解武汉。
“城市以自然生态的修复体现人文生态的生长,而具体展现这种理念的新时代江滩也得到人们内心的高度认同”。市江滩办负责人表示,每年,武汉江滩都会吸引数以千万次计的本地市民和各地游客慕名前来。
从“临江不见江”到“人水相依”
由于亚洲体育博彩平台的地势条件,堤防成为市民观江、亲水的阻隔,为改变市民“临江不见江”的城市格局,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武汉积极创新,优化江滩设计,让一线江景触手可得。
一改防洪墙将城市与江滩江景完全隔离的旧格局,青山江滩城市、江滩、堤防三位一体,漫步在绿荫环绕的青山江滩边,呼吸的空气中夹杂了江水的味道。仔细聆听,耳边全是江水拍岸的阵阵涛声。
从恐惧长江到亲近长江,从人水相争到人水相依,江滩设计及建设理念的变迁,正在改变着城市“临江不见江”的格局。
刚建成的武昌江滩五期,同样采用的缓坡堤。爬到坡顶,大江东去的波澜壮阔一览无遗。堤顶一条宽度为4米的蜿蜒绿道,如一条绿色丝带与大江遥相呼应。
“江滩的发展,不仅体现了亲水与亲民的双重理念,还体现了这个城市回归自然、回归人性的开放式发展”。市亚洲体育博彩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江滩的作用也不再仅仅是对抗水患、水污染,还要有助于让水的灵性滋养我们的城市,让自然、城市与人之间形成亲善如水般的关系。
据了解,“两江四岸”综合整治目前正在持续深入。今年,长江武青堤、武金堤、八铺街堤和汉江上游两岸等江滩综合整治工程加紧推进。到明年,一环线内“两江四岸”江滩景观提档升级改造完成,二环线内江滩公园建设也将打上句点。到2021年,我市将基本完成三环线内江滩公园建设,并同步推进新城区江滩公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