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公里长江岸线、全市最宽的滩涂,亚洲最大的滨江绿化广场,赋予了江岸区独特的水文资源化势。如何做好“水文章”,江岸区始终在思考和探索。
实施水质提升攻坚行动。制定《江岸区水体提质工作方案》,一渠一策改善水质。按照“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的思路,深入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严密组织鲩子湖、塔子湖排口排查整治“清零行动”。加大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加快推进污水收集骨干系统等项目建设,消除污水直排现象。实施水系构建,建设清水补给--中水回用的系统。
严格饮用水水源保护。完善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水源地标识建设,建立定期巡查、监测、监管执法长效机制,开展水源保护区内建筑物和码头、船舶整治搬迁,持续整治保护区内垂钓、游玩、种植等环境安全隐患。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制定“一河(湖)一策”综合治理方案。落实河流管护执法责任主体,加大巡査管理、执法与监督力度。开展全区“清四乱”专项整治工作。鼓励支持“民间湖长”、湖泊志愿者和生态环保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和监督水体污染防治。
长江段和汉江沿线港口岸线资源清理整顿。江岸区码头岸线涉及优化调整码头21个,巳完成优化调整码头19个。 对长江干线非法码头和河道非法采砂进行专项整治,全区所有非法码头全部取缔完毕。签订了河道采砂管理工作“责任状”,落实河道采砂管理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严格落实24小时不间断的昼查夜巡。
“护一城净水、绘两江画廊、显三镇灵秀”,江岸区大力构建“一江两湖三河八渠”的大生态水网系统,形成引江济渠、引江济湖的良性生态环境格局,市民“亲水滨水乐水”,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谱写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岸篇章。
(江岸区水务和湖泊局供稿)